工信部發飆了!三大運營商不限流量套餐,必須整改



眾所周知,自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消費者對於流量的需求是日益的增加。三大運營商也是看中了用戶們的這一想求,所以推出了各種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但事實上不限流量套餐真的不限流量嘛?
不限流量套餐原本是各大運營商近年來順應移動互聯網趨勢推出的一類產品,對於重度手機上網用戶來說是比較值得購買的套餐,大體可分為月租不限流量和日租不限流量兩類。
不過,因為這類特殊套餐的歷史並不是特別長,國家並沒有對其有明確規範,所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偶爾在自家套餐及其合作的互聯網套餐中鑽個空子,倒也是有的。

一、所謂的「不限流量套餐」?
中國聯通推出名為「冰激凌系列」的不限流量套餐,目前398元檔的冰激凌套餐只需要199元月費,國內語音和國內流量均不限量。不過,當月國內流量達到一定量時,上網速率將有不同程度下降,次月恢復。
中國電信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在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北京電信推出的磅礴卡,套餐月費46元,國內語音、簡訊均為0.1元,全國接聽免費,流量套餐中包含2GB的4G流量,超出之後用戶可使用不限量3G本地網路,速率最高可達3.1Mbps。
也就是說,三大運營商中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其實在使用過程中,只要達到一定的量,網友們的上網速度就會受到限制。可以說是要多坑就多坑!

二、工信部出手整治「不限流量套餐」
「不限流量套餐有限速規定,是出於公平的原則,我認為是合法的。但這個規定的閾值應該比較高,我認為目前的環境下,第一檔降速不應該低於40GB,且降速後應達到3Mbps以上的速度。因為低於3Mbps的網速,APP體驗已非常差。」在電信分析師付亮看來,從2016年開始,運營商就有借不限量說法推廣新套餐的做法,當時流量使用達到1GB、2GB就限速了,屬於明顯的虛假宣傳。不過,近期運營商推不限量套餐,將限量的分水嶺均定在20G,是在「取消國內流量漫遊費」背景下的一種特殊情況。政府要求運營商取消國內流量漫遊費,對運營商剛剛建立的4G套餐結構影響很大。
電信運營商高度重視當前「不限量」套餐宣傳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進一步規範經營行為,營銷宣傳時要做到真實、準確,實行明碼標價,對資費方案限制性條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戶注意的事項,要履行提醒義務,不得片面誇大或混淆優惠幅度,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其實運營商推出的這些無限量套餐就顯得有點雞肋,許多人在無Wi-Fi網路時用移動網路的流量已經足夠,那麼究竟哪些人需要呢?例如長期戶外工作人士,一些需要進行戶外考察的人士,由於無法實時鏈接Wi-Fi,所以對移動網需求比較高。還有長期出差的商務人士或者極客等等,然而這些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是會長期固定在某一地區。
對於消費者來說,目前還很難享受到真正的實惠。像調整國際漫遊資費、國際長途資費以及之前推出的閑時時段優惠等,這些看似優惠力度大,但實際上並非每個消費者都有國際語音服務的需求,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會在凌晨閑時時段來享受低價。因而這樣的降價很難讓廣大消費者有切身體會。而這次的無限流量套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一小部分人,但在資費方面,還有細節上還不足以打動更多的消費者。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