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9-3讲座:比相对论更奇怪的量子力学 / 高涌泉教授



在大师普朗克、爱因斯坦、波耳打开量子物理之门之后,量子物理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既然牛顿建立的古典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世界,那么微观粒子如电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到底是什么?这个重大挑战被才华洋溢的下一代,如海森堡、狄拉克、薛丁格等人征服了。他们在1925、26年间建立起所谓的「量子力学」,这个理论是目前物理学中最成功的理论,也是二十世纪众多重要科技进展的基础。但是这个理论也带来崭新、令人不安的世界观,使得费曼要讲出「没人懂量子力学」的话。这个奇妙理论的出现过程是令人无法忘怀的物理学黄金年代,高涌泉老师将带我们回顾那令人激动又充满创造力的黄金岁月。

【活动官网】
http://case.ntu.edu.tw/quantum/ .

26 comments
  1. 我們的環境應該可以確定的是:可概分兩類了.一為宏觀世界,另一為微觀世界;宏觀是我們較為熟悉的,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看他也一直生活在那;微觀則剛啟蒙,因不易看見他,過去我們就以為他不存在;或許人死後所進入的就是這個世界,還有待偉大的科學家們再接力去發現呢!或許也還有第三世界,然而眼前已發現的第二世界就讓我們人類焦頭瀾額了,還是先別想這麼多,趕緊一起來探索吧!
    還有,別忘了其實我們還有宗教家,只是他們一直以來從不做計算與驗證,幾千年來人類才會依然半信半疑地活著,其主因仍然是因為看不見就以為他不存在.
    顯示完整內容

    回覆

  2. 應該是一杯水還是一杯茶,茶一碗還是茶一杯的認定吧!觀察者只有3cc的燒杯,如果量法固定,怎麼量也是3的倍數

  3. 人類不可能製造出任何儀器超過人體來對世界和宇宙獲得更為鮮活的感知場景、見證、體驗。

    “好讀書,不求甚解。”好。“邏輯”是真理的婢女。

    邏輯是用來表述真理的而非發現真理。

    人體是最完美的真理感知器。兩個一以上的大根基者即可完成這個實驗。

    無神論者白活了吧。

  4. 其實物質(例如月亮)存在與否,前提還是在於人,一個有意識的人,試想一個沒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沒有意識的人,有什麼東西對他而言是存在的? 所以"哥本哈根詮釋"是有道理的,"可能態"不經過意識的詮釋,是無法成為"真實"。因此愛因斯坦說這句"難道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在那裡嗎?",我覺得他沒有真正瞭解波爾的意思。

  5. 小小的挑戰一下。借用一下“色即是空”這句話。色是指宇宙萬物(物質態),空是指有,但是看不見(波態)。量子力學的特點之一是不連續性,含有突變的意思,此點與古典力學的因果律衝突。宏觀物體由微觀粒子組成,性質應一樣。量子力學是描述“色”與“空”之間相互轉換過程的理論。就是說,捕捉電子前或不看月亮時,它們都處波態,因“空”看不見而處不確定態,而非無處不在或哪都不在的疊加態,捕捉電子後或觀看月亮,它們瞬間被“逼”成物質態,放棄捕捉電子或閉眼不看月亮,它們又回呈波態;經典力學包括相對論是描述“色”的運動規律的理論。即電子或月亮已經被“逼”成物質態後的運動規律。所以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描述的是自然現象的不同階段,不存在不協調或衝突。順便說一下,納許的病因與他日常消耗的能量大於了吸收的能量,導致血循環異常,供氧不足,造成組成神經系統的細胞組織新陳代謝異常有關,應該與挑戰量子力學(難度大)無直接的關係。一點愚見,歡迎討論。

  6. 最近看了幾部兩岸有關量子力學的片子,對科學界的努力很感佩。其中有關測不準原理本人有些觀點分享,我們都從觀察宇宙中現象得到啟發,這裡面的三個要素是1觀察的人 2觀察的方式 3觀照運行的現象。宇宙換個實際的名稱是時空,在這前題下現象的運行 時間 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生物演化、理化變化反應都有時程。
    觀察(測量)方式以干擾與來分類,不干擾的觀測自然可得到真實演化紀錄,目前對微粒子的觀察都是干擾式的觀測,干擾式想得到現象運行高真實度的觀測,其關鍵在於干擾程度 減少干擾程度的重要關鍵在觀測介入相對于演化、反應時程的長短;既然光子、電子…是宇宙間具粒子、波動兩特質的微粒,那面對不同環境作結構調整的反應就生物遇障礙繞行一樣正常,以電子來說如果知道它由波動反應成適合干擾的粒子狀態所需時間譬如是20ns,那光介入時間控制在2ns 要觀測出波現象或許就很真實因為它來不及轉變就停止了。

  7. 台湾的教授真的很优秀,难怪台湾科技可以如此发达,起码我在国内受过的教育没有办法比。这些教授是可以带出优秀的学生的。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