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A:潘建偉院士暢談量子科技



潘建偉: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隱形傳態研究項目組主持人。 .

14 comments
  1. 潘建偉院士當了科大的常務付校長,要擔負繁重的行政工作,還有時間搞科研嗎?他適合搞行政嗎?這是在愛惜人才,還是浪費人才?還是掛個名,以表彰其貢獻?為什麼一定要當官才能體現學者的地位和貢獻呢?這是幾千年官本位思想在學術領域的體現。過去被稱為北大才子的陳章良當官後還搞科研學術嗎?後來還有什麼學術成就嗎?許多學者的經歷證明,當官就是他們最高成就的終結,真可惜了。應該創造環境,讓那些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才不用當官,也能名利雙收,發揮應有的影響力,成為社會和青年的偶像,成為官方和民間請教的對象,這樣才能讓人才輩出,人盡其才。

  2. 信陵君竊符不是那個衛國,那個衛國先被這個信陵君的魏國打垮了,後被秦國徹底滅亡。此魏非彼衛。

  3. 光波粒二相性。一直有一種懷疑,在隔絕外界的真空中光是可以傳播的,真空中有粒子做傳播媒介么?或許光電效應方程的粒子是被光的能量激發出來的,而非光本身就是光粒子構成的,能量是不是可以轉化成被激發的粒子?大家都知道熱的傳遞有三種方式,直接傳導,對流和輻射。前兩種都有物質媒介傳導,而物質是由最小單位原子構成的,你這麼說也ok,算是無可非議吧,總之熱是通過媒介傳導了。唯獨第三種熱輻射令人疑惑。你非說光是光粒子構成的?那麼 光是怎麼通過沒有物質媒介的真空將能量傳輸到另一個地方去的?光輻射本身是不是就該否定光是粒子構成的這種物質說法?光是射線,而熱也是射線。光和熱該是一種東西都是被激發轉化的能量,波長頻率的差別導致可見和不可見。我還是覺得光被解釋是波的想法該是正確的,而非本身也是粒子 的那種說法。

Comments are closed.